陈皮有很高的药用价值,又是传统的香料,产地广泛。顶级的陈皮只产于广东新会,其药用和食用价值远高于其他陈皮,向来享有盛誉。为什么新会陈皮那么好?

新会陈皮的历史源远流长,早在宋代就已成为南北贸易的“广货”之一,行销全国和南洋、美洲等地区。明清时期更是被列为“贡品”,进贡朝廷。悠久的历史沉淀,让新会陈皮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,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技艺。

气候:新会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,阳光充足、雨量充沛,年均气温约21.8℃ ,无霜期长达349天,这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柑树的生长和果实中营养成分的积累。
水土:新会境内西江、潭江交汇,形成独特的“三水融通”水土特色,每年汛期,西江会将云贵高原的土壤元素随洪水带到新会,潭江则带来了粤西山区的土壤,加上南海海水倒灌,多种土壤成分融合,造就了新会土壤肥沃、矿物质丰富的特点,为新会柑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

规整均匀、三瓣相连的形状,是新会陈皮的特有标志之一。
采摘、清洗后的柑果,需要进行“开皮”处理,取出果肉,留皮制作。在新会传统工艺里,开皮的方式有两种:“对称二刀法”和“正三刀法”。
晒制:将开好的柑皮置于通风、洁净的地方自然晾晒,让柑皮中的水分快速蒸发,保留其有效成分。
陈化:将晾晒后的柑皮置于干燥、通风、阴凉且湿度和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陈化,随着时间推移,其颜色逐渐加深,香气更加醇厚,药用价值也不断提升。一般而言,陈皮需陈化三年以上才能称为“陈皮”,且陈化时间越久,价值越高。

新会陈皮含有挥发油成分多达24种以上,黄酮类成分远高于其他产地的陈皮。化学成分高达41种,包括4个黄酮碳苷、7个黄酮氧苷、19个甲氧基黄酮、3个环肽、4个甾醇,3个有机酸及1个生物碱类成分。
广陈皮挥发油种类只有10种左右,味苦、涩。与新会陈皮相比,其药用和食用价值较低。陈皮的成分更少,价值更低。
陈皮的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,多部医书都有关于陈皮功效的详细记载。
《本草纲目》:“橘皮,苦能泻能燥,辛能散,温能和。其治百病,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,同补药则补,同泻药则泻,同升药则升,同降药则降。”
《日用本草》:“能散能泻,能温能补,能消膈气,化痰涎,和脾止嗽,通五淋”
东垣曰:夫人以脾胃为主,而治病以调气为先,如欲调气健脾者,橘皮之功居其首焉。”

一块小小的柑皮,不曾想能够逃过时光的腐蚀,在流淌的岁月中愈发香醇。当拿起一片新会陈皮的时候,不妨了解一下它的故事,这样就会发现,它不仅是一片柑皮,而是一种文化、一种传承、一份健康!